山东农业大学-山农田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山大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76

主题

111

帖子

5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14:1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大合并史,是历代山大boss新生典礼必备佳品。现今我们就跟着大神来寻寻这山大的前世,探探那分分合合的爱恨情仇吧~~~~说到高校合并,肯定需要提一提山东众高校之间的恩怨往事。这段故事其实也是52年和97年开始的两次全国高校大调整的一个缩影。
第一步:济南的著名教会大学——齐鲁大学被解散。神学与国学研究院撤销,理学院中的生物、物理、化学三系并入山东师范学院(今为山东师范大学),药学系并入南京药学院(今为中国药科大学);文学院中的天算系并入南京大学,天文台也搬到了南京紫金山,经济系与山东会计专科学校组建山东财经学院(1953年冬大部并入上海财经学院,1958年重建,后改名山东经济学院,今山东财经大学),文学院其他专业并入当时在青岛的山东大学;农业专科划归济南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医学院与原来的山东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组建新的山东医学院(即后来的山东医科大学,2000年与山东工业大学同时并入山东大学,今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一句话:以国立山东大学与齐鲁大学的解体为代价,齐鲁大地上出现了一大堆高校。一些省外高校的院系迁入,省内高校院系迁出。

第二步: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被“调整”。艺术系南下,并又一次分裂:戏剧专业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成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即后来的上海戏剧学院。

音乐与美术两专业走到无锡就停下了,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变成了华东美术专科学校,就是现在的南京艺术学。

理学院地质和采矿两系北上去了长春,跟长春地质专科和东北工学院两个系合并,叫做长春地质学院。当然,它也没有逃过吉大的魔爪,后面的故事上面吉大那哥们已经说了。现在那地方叫吉林大学朝阳校区。

工学院的命运最是戏剧化。土木工程的同志们被留在了青岛,跟山东工学院分出来的土木工程合并,成了青岛工学院。后来干脆被迁到了武汉,摇身一变成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再后来也有同学提到了:它被当地的武汉大学看上了……就有了今天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工学院剩下的人马又被分拆了一次。机械、电机两系迁到济南和山东工学院合并,成为山东工业大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校。其一是因为它后来虎口夺食抢了个211的名号,其二是它后来又与山东大学合体了……我在第二部分会讲到。

农学院以前叫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后来合并进的山大。这次正好分了。里面的农业园艺和病虫害三系与山东农学院合并,就是今天的山东农业大学。还有政治系也宣告独立,成为了山东省政治学院。不过它跟今天的山东政法学院扯不上什么关系,它的最终归宿是成为了山东省委党校。

山大跟刀妹一样被设计师砍了很多刀,但是它的看家本事——文史哲研究倒是没有被削,反而得到了加强——比它更惨的齐鲁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被合并了进来。

另外,厦门大学海洋系理论组来到青岛,与山大自己的的海洋研究所组建了海洋系。不过事儿还没完。剩下的文理各系的部分教师又被一纸调令带走:这些同志们需要援建郑州大学。

外文系师生全体搬到上海去,跟上海外语学院合体。所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也被扯进了个这个故事。

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学院在着急:医学院。值得一得的是,当年国立山大的医学院是1946年日本投降后与山大合并的”东亚医学院“。正好按照52年那时候的惯例,搞医学的同志们一般都是要独立建校的。而那个时候山大医学院却没想明白自己该搬到哪儿去。原因很简单:没有校舍。最后青岛工学院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我们要搬到武汉去了,青岛这边剩下的房子你们要不要?

于是医学院又一次获得了独立。青岛医学院成立了。

后来它被今天的青岛大学所吞并。这个事情上青大可赚大发了,光校史就因为医学院的关系往前了几十年。

接下来,1958年山东省终于把山东大学的控制权从教育部捞了过来。当年十月就逼着山东大学搬到济南去。最好的大学得在省会嘛。齐鲁被拆掉了,只能把山大弄过来了。等到1961年教育部把山大控制权夺回来,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无法挽回了——总不能让山大再搬回去。

新中国历史上,山大只有三年时间归山东省管辖,结果就弄出这么个事。真不知该不该夸山东省办事效率高。

于是,山大文科剩下的文史二系、理科的数物化生四系搬着山东大学的牌子奔向省会。剩下了海洋、水产和正在筹建的地矿三个系占住了位于青岛鱼山大学路的校舍,一起组建了山东海洋学院。后来它就成了山东如今唯二的985,后面故事的主角之一中国海洋大学。
52年的故事说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这段分分合合的历史也给后面90年代开始的扯淡故事打下了基础。
人家才不想和你在一起呢

1、山盟海誓一场空


在合体大潮中,名牌大学的联姻最引人注目。南大和东南,天大和南开的合校不光是笑话而已,只不过教育部没批罢了。迄今为止,985大学还没有成功合并的记录。而小道消息传言,在这条路上走的最远的,还是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当初的青岛海洋大学)。这次发生在90年代末的事件,许多具体细节已不可考。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许多人在此事中出了力气,其中有两位著名学者:曾繁仁和管华诗。

曾老师繁仁是著名美学家,如今的山大的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很多山大学生对他的印象主要来自于他当过山大校长(95——98的党委书记,98——00的校长)。不过许多人不知道,他90年代还做过一任海大党委书记。他任山大校长期间的并购事迹比较著名,坊间都相信他对于山海合并一事有所想法。

此时的海大校长兼党委书记是工程院院士管华诗老爷子。他59年考入山东海洋学院的时候,山大的班子半年多前才刚刚搬走。后来从93年到05年他一口气当了十二年校长,还兼任了四年的党委书记。于他而言,前文所述的“三子一情”问题在两校合并的筹备阶段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从他毕业留校开始,海大一共换了三个名字。重挂上山东大学的校名对于海大的人而言是个挺无所谓的事情,以前又不是没叫过这个名。

另外,海大的财务状况一直不是很好。青岛市对于高等教育建设的态度这些年来一直有问题,给的钱少也罢了,而且主要都向青岛本地高校倾斜。部属的海大偏巧还是985里最穷的……之一。跟财大气粗的山大联姻是有好处的。

山大方面又能完善学科,又能拿回青岛老地盘,校名还是用自己的,哪有什么不愿意。好啊,那我们一起向上申请吧,争取早日合体。大家等啊等。山大等到一份批示:所请宜不允——这事你们别想别想啦。海大等到的说法具体一些:保持特色(李岚清)这事就这么黄了。后来岚清卸任之后还特意来海开了讲座聊艺术,海大师生热情接待了他。

此事之后,海大领导班子坚定了一个信念:不要想着抱大腿了,我们自己要变成大腿。2002年,青岛海洋大学在另一场校名大战中轻松胜出,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原先校名是总设计师写的。从他的墨宝中找出“中国”二字替换掉“青岛”二字即可。当然,大连、上海、广州等地的海洋大学都很不乐意,还固执的管海大叫“青岛海洋大学”,这就是后话了。此事还有一个副作用:很多人此后就弄不清楚海洋大学到底在哪了。《一站到底》里“中国海洋大学位于哪个城市?”成了一道著名难题。


外传1:211之争。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主角是山东工业大学和青岛大学。前文已说过山东工业大学的来历。到了九十年代时,山工已成为一所实力雄厚的工科高校,八五期间获得的国家级发明奖数目仅次于清华,拥有全国地方高校中唯一材料加工工程学科。

有一天,校长刘玉柱去青岛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其间遇到了青岛大学的某位校级领导。“我们跟省里教育部门商量过了,省里接下来会向国家申请,支持我们青岛大学建立211。”

当时山东省内1所211都没有。山大海大油大都是97年正式授予的211学校。不过这几位的211资格早就通过了,就等授予了——山大海大都是985了,不给211算几个意思?但是上面那几家都是部属高校,省里顶多算个共建。而山工也好,青大也罢,那是省市共建,省里说推谁当211,那另一家这次就连评选资格都木有了。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刘玉柱焉能不怒,这211的位子山工惦记了也不止一天两天了。他当场就爆了小宇宙。那位青大校领导夷然不惧,随手拉来了与会的省教育厅领导打算一起将之顶住。

结果他们都被刘校长玉柱给打回了泉水里。“这事哪能他们商量商量就定下了!不看学校实力的么?”此后两校为此事都下了许多功夫。

最后的结果是:1995年1月6日,山东省政府以省政府以鲁政字1号文致函国家教委,申请对山东工业大学进行“211工程”部门预审。多年之后,刘校长成了刘老先生。他对一帮年轻人回忆起1996年211预审时的故事,仍然十分骄傲。“那天下着大雪,专家组从楼里出来,发现楼外面都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站在雪里。我们没组织他们,全是自发的,他们就是想知道评审的结果。评审的专家们都被感动了。最后,他们一致通过了对我们进行的211部门预审。”某位年轻人一边听一遍腹诽:您当初还不如不抢这个211呢,最后山工跟山大一合并,山东省直接白瞎一个211名额……当然,山工若是抢不到这个211,后面的故事可能就不一样了。



2、山大的野望


山东大学一直琢磨着要做世界一流大学。有这个愿望很好,但是老把这个目标当做行政口号来喊就有点那啥了。所以山东大学在学生中多了一个诨号:世一大。不管怎么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为了实现梦想,就得把综合型院校的架子补齐喽!作为一所老牌学校,山大好歹还是对合并进来的学校有一定要求的。它在省内不断寻找新鲜食材。海大倒是愿意合并,奈何中央不让。那剩下的211石油大学怎么样?开玩笑,人家从来没当自己真的是山东高校好么。这个时候,山大发现了正在高高兴兴筹备211的小兄弟山东工业大学。

“咱们四十年前是一家啊,有没有兴趣跟我合体啊?”于是,上文提到的刘玉柱老先生,他如今的江湖称号是:山东工业大学的末代校长,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兴隆山校区的奠基者。山东工业大学那块地,现在叫做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这个故事还有第三个主角:山东医科大学。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洋教士们和后来的日本鬼子兴建的一大堆医学院是难以绕过去的一笔。教会大学被拆之后,往往只有医学院能作为独立的余脉留存下来。

不过那是占了50年代院系调整的便宜。到了90年代,各大医学院就变成了谁都想抱回去充实大家庭的大胖闺女。众所周知,国际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著名大学基本上有自己的医学院,著名的医学院都建在综合大学里。而对于医学院校来说,现代医学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加入综合型大学也更有利于其发展。协和医、湘雅医、同济医、华西医还有上二医的故事就这样丰富了起来。人称齐鲁医学院的山东医科大学自然也难逃魔爪,被山大抱回了家。它的地盘继承的是齐鲁大学的校园,比山大的校史都长。齐鲁大学最盛时号称“南齐北燕”与燕京大学齐名,世称华北第一学府。现在叫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由于医学院的加入,山大的校史攀到了齐鲁大学身上。最近听说山大在搞纪念齐鲁大学的老祖宗——登州文会馆的工作,打的是把它捧成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的主意。

评论里有同学提到,山大还有一个目标:做中国的加州大学。或许有的同学以为山大如今在三个城市星罗棋布的一大堆校区是为了这个目标建立起来的。威海和青岛校区原因或许是如此。济南的这几个除了老校区洪家楼,并进来的千佛山和趵突泉,兴建剩下的几个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大学扩招之后的人口压力。最典型的是刘玉柱老先生圈下来的兴隆山校区。另外,刘老先生还在威海的一片海边画了一个圈。那个地方现在叫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山东大学的几个校区里,有的是自己建的,有的是并过来的。唯独软件园校区,它是租来的。

2001年,山东大学与济南市开发区齐鲁软件园合作,办了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软件学院由此而来。如今计算机学院也在那里。据说该校区是由某职校改建而来,若是如此,那倒也与题主问题相合。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它的管理权限是归属齐鲁软件园而不是归属山大的。再加上那里有不发毕业证的2+2中加班,整天有高考生询问软件学院到底是什么来路,是不是专科学院……

到了2007年山大实在受不了了,把校区的管理权要了过来,改名山东大学软件园校区,正式将其列名为几大校区之一。不过校区所占的这片地皮依然属于济南市开发区齐鲁软件园,所以这里本质上其实还是个“租界”。

不过租界也有租界的好处。这里的空气和网速比济南市里强多了。它身上挂着N个标签:网速最快的校区、面积最小的校区等等。据说软件园校区上网不用交费,不知真假。

欢迎关注: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5 18:45 , Processed in 1.7584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