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禾青
在之前的两年里,我积极地参加了一些学科竞赛,并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怀着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和热爱,在课堂之余,我还主动联系了在科研一线的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入选了2012级的本科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并于2014年5月以课题《高通量检测蛋白质降解速度的方法探究》申请了校科创项目“曦源项目”。在大学三年中,我一直积极参与红十字会等组织的志愿活动,如上海市红十字会“星星的孩子”关怀自闭症儿童项目、殷行社区阳光之家读书活动、上海市“预防艾滋,反对歧视”世界艾滋病日诗朗诵活动等。担任过“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献血志愿者、上海市“蓝天下的至爱”活动志愿者等。
王攀
王攀,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3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进入同济大学以来,主要学习污泥资源化的技术原理和市场拓展。坚持“化污泥为资源,创绿色于社会”的理念,积极积累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参加创业创新比赛,拓展开放思维;策划大型活动,锻炼统筹能力。曾成功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并收录入SCI。
侯宇
侯宇,男,中共党员,共青团上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现任华东理工大学校团委副书记、校学生会秘书长。本科期间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校团委书记助理、华理世博志愿者工作站学生负责人及班长等职。曾先后获得2008年度及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2010上海世博会“上海市先进个人”、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选拔赛特等奖、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及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此外,获得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亲自颁发的“成思危名誉校长奖学金(特等奖)”,并入选“优秀博士(重点)培育计划”。2013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关于新型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论文,该系列研究成果在清洁能源及太阳能电池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凌海峰
凌海峰,男,中共党员,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黄维院士;他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曾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交叉创新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他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主席,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还先后创建了青年志愿者联合会、37°5新媒体工作室、ERP协会,为更多的同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成长的机会。2011年,他与徐子豪等同学联合发起的“漫漫邮子路”活动,秉承“传播思想,分享青春”的理念,邀请优秀的学子分享他们大学里的奋斗和成功经历,整理成为可以随身阅读的电子“红宝书”,并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递正能量,让奋斗的青春激情在指尖触手可及,受到国内外百余家媒体的关注报道作为导师的得力助手,凌海峰同学刻苦钻研,目前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发表SCI论文6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3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
鲍清
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鲍清同学所带领的格瑞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荣获“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年级第一,并且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校朱敬文奖学金、校人民综合一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称号。作为2012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项目的主持人,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这个学业之外的科研课题。项目进行过程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发表了6篇SCI论文(其中1区2篇,2区4篇),远超项目合同规定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个项目,“优秀”结题。
潘伊人
潘伊人,女,汉族,1993年生,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现就读于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曾任班级团支书、院社联副主席、院艺术团团长、院舞蹈协会会长、校社联监察评估中心副部长,现任校学生会副主席该同学品学兼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曾获江苏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十佳使者”、校“优秀团干部”、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社团干部”、校“优秀团员”、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14年度校“实践先锋”、江苏省仪征市新集镇大学生兼职文化辅导员,曾参加学院优秀大学生赴新加坡交流访问活动,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流学习。该生学习刻苦努力,通过全国英语六级、省计算机二级。曾获校长二等奖学金两次,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校“青马工程”活动策划一等奖、校职业规划大赛优秀奖。该生多才多艺,获得了上海音乐学院钢琴业余十级证书,并会爵士鼓、葫芦丝等乐器,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组)中获二等奖,曾参与校科技文化艺术节《韶华》舞蹈表演、院社联十周年晚会歌曲演唱,院音悦汇钢琴表演等。
陈晨
作为一个北方姑娘,上大学前我从来没有见过海,对海洋里的生物更是知之甚少,但是一进入宁波大学,进入了海洋学院,我就和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我的螃蟹与海的故事。在养殖场整整一年的研究,随着实验数据的大量累计,在国内也是首次掌握了螃蟹蜕壳变软的规律,确定了软壳蟹的最佳收集时间,并且解决了螃蟹收集的最佳时间难以确定、螃蟹生性好斗成活率低等难题,终于掌握了软壳蟹养殖的核心技术,在国内第一次把软壳蟹养了出来。研究成果《软壳三疣梭子蟹产品的开发研究》经过校赛、省赛的选拔参加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在校期间我每学期的学业成绩都名列专业前茅,获得国家奖学金(省特别评审)、校长特别奖学金、特等奖学金、百盈奖学金,并且获得宁波市“优秀大学生”,宁波大学“十佳大学生”、“科研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
王列
王列,男,1993年9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11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获香港桑麻基金会特等奖学金、健盛卓越奖学金、金富春创新创业团队奖学金、校十佳大学生及多次校一等、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ActaChimicaSinica》等上发表SCI论文7篇(第一作者及导师除外一作共5篇),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新苗人才计划)1项。
金梓
曾连续3年专业成绩第一,连续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品学兼优奖、学业优秀奖、正泰勤于学习奖等10余次,被同学们称为“学霸”。大一时处于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我在学院内部自发组成3人团队成功进入数学建模校队。在1个余月的暑期培训过程中,要挑战自己的极限,去充分吸收各种新的知识,如软件编程、数模理论知识和论文编排技巧等,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长处,相互帮助,来弥补其他人的不足,在一次次真题模拟过程中,互相磨合,培养默契,为了全国之梦而奋斗。从2012年的省三奖到2013年的省一等,再到2014年的国家二等奖,我们3人连续三年参加全国数模竞赛,一步一步前进,无关荣誉,心向往之而已。我们团队在GSVC比赛中,成功入围2013-2014年GSVC中国赛区半决赛,赴北京参与比赛(全国仅14支团队入围),在2014年我们团队获得了2014-2015年GSVC中国赛区一等奖,将作为大陆唯一一支队伍参加2015年4月在美国硅谷旧金山举行的全球总决赛;在2014年11月份,作为主力队员参与“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公开答辩,并斩获全国金奖。
吕增威
我是一位已经有5年党龄的“老党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尊重师长,人际关系融洽。读研期间我认真完成了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连续三年获得合肥工业大学一等奖学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讨会、报告会。参加了安徽省农业网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常州现代温室大棚物联网测控系统项目、淮南大剧院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结构健康监测项目、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动力设备在线监测与运维服务平台、福建省ATL科技有限公司空调机组节能系统、河南省中牟县国家农业公园地标建筑“领头雁”主结构监测等;参加WASA国际会议、ICCCNT国际会议、以色列专家农业物联网会议、国家传感器标准工作组会议、安徽省物联网论坛暨智慧城市博士论坛、安徽省首届和第二届研究生信息素养夏令营等。
陶志富
作为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是首要任务和求学的目的。经过不断的知识储备和文献阅读,在导师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大量和广泛的阅读国际前沿的外文文献,近两年多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专业学术论文 10 余篇,目前,在 Knowledge-Based Systems、Soft Compu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 等期刊上发表 SCI,EI 双检索论文 4 篇,EI 检索(JA 类型)会议论文 1 篇,最高影响因子 3.058,在修论文 2篇,均为 SCI 源期刊;以第二作者身份完成刊出论文 4 篇,均为 SCI 或 SSCI 期刊;以其他参与人身份完成刊出论文 5 篇,均为 SCI 期刊。2014 年指导安徽大学研究生参加第十一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014 年指导安徽大学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014 年指导安徽大学本科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二等奖; 2013 年参加第十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三等奖;2013 年指导安徽大学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三等奖;2013 年指导安徽大学本科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一等奖;2012 年参加第九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012 年指导安徽大学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一等奖。
陈子亮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男孩,六年半前怀着梦想小心翼翼地迈进了安徽工业大学的校门。转瞬光阴,似水流年,四年多的大学本科生活匆匆而逝。回首大学本科四年,有过欢笑有过泪水。庆幸的是,受到了上天的眷顾,让我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本科期间多次获得学校特等奖学金和一等奖学金,荣获过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社会工作优秀学生以及优秀团员等称号,并在本科期间顺利的成为了一名中共正式党员。2012年6月在优秀毕业生这一荣誉光环下本科毕业,由于保研缘故同年九月便于本校开始研究生生活。
在研一暑假期间,我积极向导师争取,有幸写了第一篇国外SCI论文。研二下学期,我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外SCI、国内EI期刊和国内学术期刊上上均发表了学术论文。期间,还作为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得学校二等奖这一荣誉。2014年九月初,很荣幸的被课题组选作代表来到广州参加氢能研究方向的全国博士生学术报告会,作报告的有来自北大、复旦、浙大等名校的50多名博士研究生。
李友增
李友增,男,汉族,1992年11月生,中共党,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2011年09月入学,2011级8班学生。曾获2011至2012学年度国家奖学金、2013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2012-2013福建省高等学校三好学生、连续6次荣获“校综合一等奖学金”、2013-2014学年福州大学十佳大学生、2012年全国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预赛一等奖、2013年9月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福建赛区(奥芯杯)本科组一等奖等。发表论文《面向小目标图像多峰直方图的快速分级模糊阈值分割算法》,《科技研究》第十二期(第一作者,刊号国际:ISSN 2095-3589 国内:CN11-4219/E)。《变电站导轨式巡检机器人》专利发明人之一,已获专利受理通知书,专利申请号201410480880.7。
张东旭
本人自2005年进入厦门大学就读本科;本科毕业后,2009—2010年作为厦门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队队长,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支教;2010年8月完成支教,回到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12年9月至今,以硕博连读的方式,攻读博士学位。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钻研,刻苦攻关,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部分进展已经撰写成为中、英文论文16篇,发表于本领域的国内、国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权威期刊,并被SCI/EI索引;在应用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其中,授权7项,公开15项,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已经登记授权3项。助学方面,我带领全队以母校支援为主,并广泛联系社会资助,共组织发放1000余件衣物、750双爱心袜、1100双爱心手套,2000顶“南强爱心安全帽”等助学物资20余次,共发放助学金35.4万余元,直接受助学生达880余人。在为受援地服务的同时,我个人也得到了受援地团组织和学校的肯定和认可,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吴小宝
目前为止,我先后获得学校的三次二等金、一次一等奖学金、一次特等奖学金,成绩每个学期都在不断进步着,并且在专业课上连续两个学期排名第一,专业成绩排名位于第二名刚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报名参加了由学院和统一集团联合举办的南昌大学首届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营销达人秀,与自己的队友一起经过3轮比拼,击败了大一所有参赛班级,但由于经验和知识有限,取得了优秀奖(南昌大学第四名)。大四这一年,尽管要面临求职,但自己还是毅然参加了“创青春 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并顺利进入全国总决赛,在华中科技大学为期4天的参赛历程,让我见识到了全国大学生的魅力,也认识到中国的创新人才何其之多,让自己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拼博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经过队友们的努力,我们最终获得了全国银奖的成绩。
马慧芹
我是马慧芹,中共党员,目前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11级国际金融1班。大学期间,我严于律己,努力学习,获得“国家奖学金”、“九江银行企业奖学金”、“学习标兵”、“三好学生”等十余项校级奖励和二十余项院级奖励;在学术科研方面不断进取,申请国家专利一项,《经济视野》发表论文《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主持一项省级课题《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及前景预测》,此外,还参与了两项校级课题,目前均已结题;在社会实践和志愿者工作中默默奉献,利用假期参加“井冈情 中国梦”暑期三下乡活动,积极在银行、事务所等单位实习,担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学生会部长、助理班主任、助教、社团社长和副社,尽自己所能回馈母校;生活中注重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尽绵薄之力。
文品
文品,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9月出生,2008年至今,一直就读于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攻读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并担任研究生班长。在校期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已发表及录用分区SCI论文8篇;同时积极参加各项科技竞赛,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二等奖。此外,还多次获得华东交通大学奖学金;2014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目前还兼任“射频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助手,配合实验室主任开展各项科研攻关、项目申请以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协助成功申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级课题,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霍强
2008年高考,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大学。我除了认真学习相关课程,同时也注意锻炼自己多方面的素质,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此外为了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几乎每周末我都会去校外打工。在此期间,我获得了宿舍文化节一等奖、迎新篮球赛冠军等,一次性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且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获得潍柴动力奖学金等。大三学期末,我作为医学院最低年级代表者之一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暑期访学。在多伦多最大的医院——多伦多综合医院中,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项目:这是一项关于欧洲老年人中常见,而亚洲少见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研究。两个月后,我的学术作品《ADAM proteases are responsible for ectodomain shedding of CD200 from CLL cells》完成,并获得了诸多专家的认可。在此期间,我的表现得到指导教授的高度评价和私人资助,并邀请我毕业后前往多伦多大学继续学习。我已经发表16篇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7篇),累计影响因子44.17;获国家专利1项;作为负责人承担5项大学生科创项目(均为最高等级);作为负责人、独立作者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山东省最好成绩),首届全国医学研究生创新论坛一等奖、最有创意科研课题(最高奖);Breast Cancer Res Tr,PLOS ONE等学术期刊审稿人,Breast Research等学术期刊学术编辑;山东大学“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兼第一成员(全国唯一入选临床医学类团队);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Prof. Gorczynski,日本熊本大学Prof. Takeya,美国哈佛大学Dr. Wong等学者推荐信。在此期间我曾获得山东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医学院年度创新学分第一名、山东大学研究与创新奖学金、“榜样的力量”年度学生人物等,并多次荣获山东大学学生科研最高荣誉“五 四”青年科学奖。
孙朝阳
我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均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了双学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平均成绩89.05,班级排名第一。于2014年一月获得香港当代文化中心资助参加香港创不同MaD2014年会并作分论坛报告;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入围第七届深港澳台博士生南山论坛;参加了The First China-Japan Joint Seminar for Graduate Students并做报告;我踏上了一条科技竞赛的道路,获得西门子2015全球作品征集活动亚太区12强;第三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个人全能一等奖等国家级竞赛奖励10项;第四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特等奖、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等省级竞赛奖励11项;中国电信“天翼杯”走进大学的我大学生征文比赛特等奖、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大赛百强项目等市级科技竞赛奖励4项。科研方面不断探索研究,发表了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between no-smooth surface, desorption and friction increasing based on bionic等学术论文15篇,其中EI检索4篇,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3篇。
刘承诚
刘承诚,女,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她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姐”,她是独立带领科研团队取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国家专利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的小小科研带头人。她家境贫困却自强不息,以卓越的科学态度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带动同学踊跃参与创新实践。她的事迹被山东省教育厅、半岛网、半岛都市报、校报、校园网,以及青岛理工大学新媒体中心多个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广泛宣传,在校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她作为第一负责人申报的科研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她带领三个团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生长环境可控的磁化水工厂化豆芽菜生产系统”、“智能变频快件分拣打包系统”、“简约式润滑油膜和摩擦力测量一体机”三个作品分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成为历次参赛选手中的翘楚。以其中的一等奖作品为基础申报的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成功授权。大步开拓在科技之疆的“学霸姐”,俨然有了小小科研带头人的风范。她组织发动并策划了75个校院级科技创新项目,参与学生超过300人。在她的积极工作下,仅过去的一年中机械学院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人数超过200,7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冯上宾
我是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成型及加工专业2011级的冯上宾。2011年9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被郑州大学录取。怀揣着梦想来到了郑州大学——我现在深爱着的母校。在这将近三年半的时间了,自己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在2011年被选为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并于2013年成为一名正式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挑战杯比赛。我们经过院系初选、学校终选、省内竞赛、国家比赛一系列比赛最终或得了“中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银奖”、“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特等奖”、“河南大学生挑战杯最佳创意团队”等多个奖项。
王福如
王福如,男,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现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上杭县残疾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董事长、上杭县新元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杭县杭橙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上杭县兰亭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2014)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标兵。(2014)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014)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2014)福建省首届大学生创业之星标兵。(201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1)。
汪倩雲
汪倩雲,女,汉族,中共党员,物流管理专业,现任河南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入校后曾任河南工业大学学生会副主席、管理学院团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工业大学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曾荣获河南工业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迎新优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在2014“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银奖、河南省特等奖、河南工业大学特等奖。2012及2013年暑假,积极参加了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2013年响应团中央号召参与重走长征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长征路很苦很累,但是实践期间,再苦再累她都毫无怨言,鉴于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优秀社会实践个人”荣誉称号。
熊二辉
熊二辉,1989年生,汉族,中共党员。2007年,考入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先后于2011年、2013年顺利获得河南农业大学学士及硕士学位,目前在河南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勤奋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11年,获得了河南农业大学学业奖学金;2012年,以硕士二年级的身份参评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并荣获第一名(硕士2万元);2014年,以博士二年级的身份在全校国家研究生奖学金评选中荣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博士3万元)并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称号。同时,我还担任过一届党支部组织委员,两届学生党支部书记。并荣获2008-2009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009年学生会先进工作个人,2009-2010院级优秀组织管理奖等一系列荣誉。只有两年的研究学习时间,因此开学伊始我就加倍的努力来弥补时间上的不足,经过两年的拼搏奋斗,在王老师的指导和实验室的帮助下,成功发表SCI论文三篇,其中两篇为第一作者。 |
|